黨部公告

比翼之鳥已經完售,謝謝大家的支持跟心得回饋(看大家的心得讓我們好開心啊)

2005年8月28日

【閱讀筆記】沒有一把刀,可以裁切所有的東西

  嗯,最近深有所感 。



  因為左傳跟十二國記有相當大的相似度,一樣對君臣個人性格與作為的討論,甚過實際上的政策討論,所以老會把他們放在一起想。



  左傳讀的匆匆,誰叫我想在兩個月內翻完它,不看的昏頭才怪,不過還是收獲很大。



  最近最大的感想是,沒有一把刀可以裁切所有的東西。



  剪刀適合用來裁布,不適合用來切菜;菜刀是用來切菜的,不適合用來切布割紙;美工刀可以割紙,但不適合裁布;水果刀切水果比菜刀靈活,但拿來剁雞肉就太勉強了;削皮器幾乎什麼都不能切,但講起去掉水果蔬菜的皮,沒刀比的上。



  沒有一種方法,可以完全應付複雜多變的世界,沒有一種政策,可以保萬世之太平。



  為人君者,面前許多東西,都是雙面刃。能依靠之為安國之道的,也可能成為國衰之由。



  鄭國始封君時遷國,為遷去何處而一陣煩惱。最後經過百般討論,最後遷到了處於諸侯中心的位置,說在那裡可得霸諸侯,事實證明從鄭桓公友到鄭莊公寤生,確實鄭國霸於諸侯。



  可是而後鄭國衰弱,那個使鄭國霸天下的位置,也使鄭國一蹶不振。當列強爭霸時,他在晉楚二霸間,成為兵家必爭之地,而國力又因內鬥而衰,於是成為幾乎每年都在戰爭,不得休息,而從晉被楚打,從楚被晉打,幾乎沒有恢復國力的機會,只有一再的對大國臣順,見風轉舵,國力仍一再的衰弱,終於到了幾乎所有國家都可以欺負他的境地。



  晉國任人唯賢,比起其他諸侯,所擁有的臣子素質特別的高,才幹高而賢的卿族受到相當的禮遇,對他們委以重任,他們也實際以其才能,還報晉君以歷久不衰之霸。



  但晉國有六卿(如果我沒記錯),六卿不和,晉國常苦於六卿不合的內爭。



  而自晉靈公(疑似是)開始,因國君年幼趙盾等大臣輔政開始,君權不再那麼重,權力有一大半開始轉向執政大夫的手上。執政大夫可以決定國家的許多重要政策(雖然還是要尊照晉君的意思)。雖然晉的大夫賢,讓國家長久享有富強,但終究走到了臣權凌於君,最後三家分晉的結局。



  春秋第一位霸主鄭莊公,他是個很厲害的角色,內政可掌握大權翦除叛亂(不幸的是,那是他弟弟)。外交而言,可以匡王室,但而後又傷王室,雖曾傷王室,又能以王命率諸侯以戰。對外戰爭幾乎未嘗敗蹟,但又非四處侵略,又能和諸侯討不服。他的許多政策看來許多矛盾,但那些矛盾又讓他的霸業不衰,終其一生鄭國國力未曾衰弱,達到一時極盛。



  然而卻因為其多寵臣,寵臣驕而跋扈,有惡莊公不願除之。結果他一個非常優秀的太子,因為曾諫其父罷免某佞臣,即位後被該寵臣暗算,於郊獵時被射死,在位僅三年,鄭國又陷入長久的內亂。





  魯隱公明本份,一生守著攝政的本份,行事謹慎而沉穩。能力雖不算太強,但行事小心謹慎,極力於使內政穩定而外和諸侯。能與世仇鄭國和解,能與王室解困,讓國家在外交上不受欺凌,免於與大國衝突。



  但又因其為攝政,不敢專權,於是對權臣處處遷就。使得權臣專自妄為,數次忤逆君意擅自作為(例如出兵),隱公不能罰,養成其跋扈。最後隱公因為不肯殺其弟太子,反被權臣與太子所刺殺。





  ....其他還有很多人物。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長處,但同時也有導致自己衰敗的理由。而可怕的是,使自己成就的東西,往往也是讓自己衰敗的理由。就算不是衰敗於此,即便是看起來幾無弱點的國君(如鄭莊),也還是有些問題自己未覺的,然後遺禍自己與後人。





  沒有完美的國君,沒有完美的政策。再怎麼制度完善的國家,都還是有其不美好的部份。



  嗯,一點感想......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