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部公告

比翼之鳥已經完售,謝謝大家的支持跟心得回饋(看大家的心得讓我們好開心啊)

2006年1月17日

【閱讀筆記】燕燕

作者:紅泉




《燕燕》


燕燕于飛,差池其羽。之子于歸,遠送于野。瞻望弗及,泣涕如雨。

燕燕于飛,頡之頏之。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瞻望弗及,佇立以泣。

燕燕于飛,下上其音。之子于歸,遠送于南。瞻望弗及,實勞我心。

仲氏任只,其心塞淵。終溫且惠,淑慎其身。先君之思,以勗寡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詩經.邶風


(燕子燕子飛,翅兒彼此交會過。那個女孩要出嫁,我送她於郊外。看著她漸漸離去要不見,讓我淚流如雨下。燕子燕子飛,上下翩翩好可愛。那個女孩要出嫁,我為送她而遠行,終究她的身影不可見,留我獨自佇立泣。燕子燕子飛,上下唱唱細語聲。那個女孩要出嫁,我便送她往南方,再也不見她身影,千愁萬緒傷我心。二妹你素最誠懇,你心誠實又深遠,既是溫柔又和順,一生善良而謹慎。臨行還將先君念,勸勉我這寡德人。)--紅泉試譯,不很正確




  這首詩或許大家未必讀過,但或許曾有聽聞,還記得從前高中課本上有一首辛棄疾的詞《賀新郎》曾經提到它的典故:


    算未抵人間離別:馬上琵琶關塞黑,更長門,翠輦辭金闕。看燕燕,送歸妾。將軍百戰聲名裂,向河梁,回頭萬里,故人長絕。……


  其中的一項典故便是《燕燕》,那麼「看燕燕送歸妾」又是什麼呢?正巧最近筆者在準備詩經的報告時,搜集了少量的資料,便稍稍說明一下好了。


  對這首詩詩旨的解讀並不統一,但大體分為兩種:一是衛莊姜送歸妾戴媯。另則言國君送妹出嫁南國。




  自詩序以下解為「衛莊姜送歸妾」的各家說法,內容雖各有不同,我姑且在這邊概括地說明共通的,這段歷史的背景:


  衛莊公娶了齊國太子的妹妹,那位夫人被稱為莊姜。莊姜十分美麗,衛人為她作了《碩人》這首詩,說她「手如柔荑,膚如凝脂。領如蝤蠐,齒如瓠犀。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」,如何美麗不徒虛名了。


  可是,這位美麗的夫人卻沒有孩子。衛莊公又從陳國娶了一位被稱為厲媯的夫人,生了孝伯,卻短命早死。而厲媯的陪嫁妹妹戴媯,生下了公子完,莊姜以完為自己的孩子,而後繼承王位,後稱為桓公。


  而同時,有另一位公子威脅著完的地位。他名叫州吁,乃莊公一個寵妾所生。州吁受到父親寵愛而又愛好武鬥,莊公一味的放任。莊姜很討厭他,而老臣石蜡則勸諫莊公要好好管教他,這番忠告未被採用。而後,左傳隱公四年春(衛桓公十六年),州吁弒桓公自立。左傳隱公四年秋九月,衛人殺州吁於于濮。


  送歸妾說言,因州吁殺桓公而自立,於是戴媯不得不大歸回陳,莊姜送她於野。離別送後,莊姜作燕燕詩以表達己志。這種說法採用的相當的普及,許多家說法都相去不遠。


  不過,就單純的以字面解讀看去,這篇著實難以看出它背後的這段歷史。這篇中雖有不捨之情,卻未見有感時悲遇之恨,硬將兩者綁在一起,我是覺得嫌牽強了。而後又間接見到一個說法,更是驚愕無語以對。史記衛康叔世家:


    ……陳女弟亦幸於莊公,而生子完。完母死,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,立為太子。……


  左傳中無戴媯大歸的記載,而史記又云戴媯已死,那莊姜送歸妾的傳說究竟存在與否,我想或許非燕燕此詩的來由。姑且不談戴媯的生死,此詩中的「之子『于歸』」一詞,通常是用於女子出嫁,少見用於女子被送回娘家的「大歸」,將用於新娘的詞彙形容大歸之女,好像不怎麼妥切。


  於是我個人是偏向於另一種解釋,這首詩或是一國君送妹出嫁。這種說法,據說可考始於宋人王質,言詩中有「先君之思,以勗寡人。」指明其兄是國君。而詩中有「遠送于南」句,崔述指為嫁於南國。屈萬里先生則直接指明這國君乃是衛國的國君。日人白川靜的詩經研究,也認為燕燕是送嫁的詩。


  筆者個人是相信第二種說法的,於是以送嫁的解讀來談談它的變化與意義。


  燕子雙雙飛著,這個興句象徵夫婦婚姻美滿,和諧相處。前三章首興二句,描寫燕子飛行的動作,先是形容燕子的體貌,再是飛行的動作,還有牠們的鳴叫。


  興句之後,便進入了主題。送那個人出嫁,相送到郊區,看著對方的車隊逐漸離開了視線範圍,忍不住哭起來。重複的三章,依著時序變化了情景與心境。第一章時,送那人到郊外,看著她走,只能流著淚水看她走。看著她愈走愈遠,他就要看不見她了,只能孤獨地,留在原地無言低泣。那個人要嫁到南國去,他遠送她離家,終於看不見了,他也終於止住了哭泣,心中千萬愁緒卻難了。


  末章於是說明他與新娘的感情。說這二小姐是個誠實而又溫順柔和的人,一生行事都很謹慎莊重,臨行的時候,他們念及先君父親,仲氏還以此勸勉他。




  這首詩意象鮮明,情景生動。情感豐富,而情景的逐次轉變,逐層表現,更見其情意真摯感人,是抒發離情非常出色的作品。


 




參考資料:


(一)《詩經》, 袁愈嫈 譯詩、唐莫堯 譯注

   臺灣古籍出版社(貴州人民出版社授權)

   1996年10月初版一刷

(二)《詩經研究與欣賞(三)》,糜文開、裴普賢 著

   三民書局,民國68年6月初版

(三)《新譯左傳讀本》郁賢皓、周福昌、姚曼波 注譯

(四)《詩經選注》屈萬里 選注

   國立編譯館出版,正中書局印行

   民國44年5月臺灣初版

(五)《詩經義韻臆解》吳步江 著,民國71年

(六)《詩經白話新解》文化圖書公司印行

(七)《毛詩會箋》日本.竹添光鴻 撰

   臺灣大通書局印行,民國9年2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